古人勤奋读书的诗

来源:最新消息 2025-08-08

1. 颜真卿《劝学》
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

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
聚焦勤奋: 最为直接地描绘了读书的勤奋场景——从三更点灯到五更鸡鸣,通宵达旦地苦读。这是古代勤奋读书的经典画面。

核心劝勉: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,警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(黑发)勤奋学习,否则等到年老(白首)才后悔就太迟了。强调勤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。

2. 陆游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

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聚焦勤奋: 首句“古人学问无遗力”高度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的勤奋刻苦精神——竭尽全力,毫无保留

揭示规律: “少壮工夫老始成”点明了勤奋积累的重要性,年轻时下的苦功是日后成就的基础(虽然此诗后两句更强调实践,但前两句是勤奋的根本)。

3. 佚名 / 钱鹤滩《明日歌》

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

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

世人若被明日累,春去秋来老将至。

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。

百年明日能几何?请君听我明日歌。

聚焦勤奋(反面论证): 这首诗不是直接描写读书场景,而是从反面警示懒惰拖延的危害。劝诫人们要珍惜当下,勤奋努力,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“明日”,否则时光飞逝,一事无成。这种时不我待的意识,是驱动勤奋的内在动力。

4. 孟郊《劝学》

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。

人学始知道,不学非自然。

万事须己运,他得非我贤。

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。

聚焦勤奋(比喻与哲理): 开篇用“击石取火”的比喻,生动说明知识、学问不会凭空得来,必须经过自身努力(击打)才能获得(火星)。强调学习是主动行为(“击”、“运”)。

核心劝勉: “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”再次点明要趁年轻及早勤奋学习,奋发有为。

5. 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(节选)

飞黄腾踏去,不能顾蟾蜍。

一为马前卒,鞭背生虫蛆。

一为公与相,潭潭府中居。

问之何因尔?学与不学欤!

金璧虽重宝,费用难贮储。

学问藏之身,身在则有余。

君子与小人,不系父母且。

不见公与相,起身自犁锄?

不见三公后,寒饥出无驴?

文章岂不贵,经训乃菑畲。

潢潦无根源,朝满夕已除。

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

行身陷不义,况望多名誉!

时秋积雨霁,新凉入郊墟。

灯火稍可亲,简编可卷舒。

岂不旦夕念,为尔惜居诸。

恩义有相夺,作诗劝踌躇。

聚焦勤奋(利害对比与场景): 这首诗较长,核心在于通过鲜明的对比(学与不学者未来地位的巨大差异)深刻的哲理(学问是自身携带的财富),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,从而劝人勤奋。

经典场景: 诗中“灯火稍可亲,简编可卷舒”一句,描绘了秋夜凉爽、灯火可亲之时,正是展卷读书的好时光(“简编”指书卷)。“岂不旦夕念,为尔惜居诸”更是表达了珍惜时光、日夜勤读的劝勉(“居诸”指光阴)。

6. 王贞白《白鹿洞二首·其一》

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

不是道人来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寻。

聚焦勤奋(沉浸忘我): 首句“读书不觉已春深”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专注读书、忘却时间流逝的状态,深刻地体现了勤奋达到了废寝忘食、物我两忘的境界。

珍惜时光: 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成为千古流传的惜时名言,强调了勤奋读书就是对宝贵时间的珍视。

这些诗歌的共同核心:

强调珍惜时光: 青春易逝,时不我待(黑发/白首,青春/长少年,明日歌,春深/光阴)。

描绘刻苦场景: 挑灯夜读(三更灯火)、通宵达旦、忘我沉浸(不觉春深)。

揭示勤奋价值: 是获取知识、改变命运的根本途径(学问无遗力、学始知道、学与不学天地别、学问藏身)。

警示懈怠后果: 老大徒伤悲、万事蹉跎、碌碌无为。

蕴含深刻哲理: 知识源于实践(陆游后两句),成功源于积累(少壮功夫),学问是最高财富。

这些诗句不仅是优美的文学表达,更是古人留给后世关于勤学精神的宝贵箴言,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人发奋攻读。